中誠拍賣

  • 中誠2021年春季拍賣「現代與當代藝術」
    • 文件下載

    201

    趙無極

    01.04.63

    1963

    油彩 畫布
    55 x 50 cm

    簽名:無極ZAO 背面簽名:ZAO WOU-Ki 1.4.63 55 x 55

    預估價 TWD 30,000,000-38,000,000
    USD 1,071,400-1,357,100
    HKD 0-0

    成交價 TWD 38,560,000
    USD 1,388,049
    HKD 11,017,143

附趙無極基金會開立之原作保證書

來源:

圖錄:

展覽:

作品備註:

「人們以為繪畫和寫作是重現形式及事物的特點。事實並非如此。繪畫是在混沌之中創作新事物。」——趙無極

華人抽象大師趙無極,憑藉著其特殊的優美抽象線條與細膩的色彩表現,融匯東西方藝術語彙,其泰然自若地將中式的山水意境、書法的寫意、細膩虛實的傳統底蘊,加入了西方現代主義的濃烈奔放,寓之於油彩之中,凝聚出獨樹一幟且悠然曠遠的「抒情抽象畫」風格,是為「西方現代抒情抽象派」的領軍人物。

趙無極生於中國北京,承襲杭州藝專一脈傳統,受業於林風眠及吳大羽等藝術大家。1941年,年僅21歲的趙無極便在重慶舉辦了首場個人展覽。而後,情若父子的校長林風眠勸其到法國留學,遂於1948年偕妻子謝景蘭共赴巴黎,結交了不少藝術界文人雅士。而在當時藝術思想興盛蓬勃的花都,趙無極亦極力吸收各式畫風學派,尤以推崇追溯文藝復興的藝術巨匠林布蘭(Rembrandt)與西班牙浪漫主義畫家哥雅(Goya)。其中林布蘭作品中深刻的光影技法與生動的質感,甚為趙無極喜愛;而野獸派色彩的狂放大膽、立體派通過解析動作、分割平面,碎裂並解構了現實空間的前衛技法,更是令趙無極驚歎不已,他便在這多采繁複的藝術氛圍中醞釀其抽象繪畫的基韻。

1950年代,趙無極企圖援引傳統作為創新的來源,一趟美國之行的觀展經驗中,受到了保羅﹒克利(Paul Klee)繪畫啟發,具象的圖騰逐漸退去,其「克利時期」展現出迷人的幾何結構與詩意的美感。而後「甲骨文時期」選擇了神秘深邃遠古金文,賦予其嶄新的抽象意涵,按無極本人所語,此時期作品受法國文化影響甚遠,充滿浪漫情調與詩意。於1958年之後,趙無極索性把作品的完成日期寫於畫布之後,並以之來命名作品,而作品本身排除了對自然現象的援引,漸趨純粹的抽象表達。趙無極於其自傳中敘述:「我不需要再創些符號,這些符號是了解繪畫時的指標、也是限制,我的靈感源頭是我的內在世界,隨著我的好惡,通過各種色彩的運用,表達出來」。

在1959年至1972年間,趙無極迎來了「狂草時期」,風格更為大膽宏偉、奔放雄渾,正好體現他身心皆臻巔峰的心路歷程。「狂草時期」被認為是其非凡藝術生涯中的最巔峰的階段,代表了與其深奧的「甲骨文時期」風格之決定性告別,以更為宏觀的方式表達他內在世界的轉變。該時期作品也最得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及藏家青睞。趙無極也曾形容那時候的自己:「我那十年全速前進,就像駕駛一輛高速飛馳的車。」而此作《01.04.63》也正誕生於此。

「狂草時期」的趙無極正值盛年,國際展覽邀請紛至沓來。順遂的愛情與創作的熱情相輔相成,讓趙無極有著激情向上的雄心壯志,洋溢的感情如此澎湃熱烈,讓作品更富力量及氣勢。趙無極自由地揮灑勃發的藝術能量:「我可以毫不臉紅的說,我畫的是一種很浪漫的畫,它帶給我極大的快樂,一種最強的快樂,就是畫繪畫本身」。他用畫筆重現生命之氣、風、動力、形體生命、色彩的開展與融合,其垂直的構圖呈現也成為趙無極作品中一種嶄新的形式,激盪的線條在畫布中席捲而上,其「中軸式」的構圖方式,更成為往後十多年的創作歲月中經典的藝術標記。

《01.04.63》成於1963年,時值藝術家創作力最巔峰勃發的「狂草時期」,中軸式的獨特構圖,在中央匯聚舞動的線條,加深了畫面的緊湊感與空間感,油畫顏料和疾勁的筆觸相互交織,營造出跌宕起伏的視覺震撼。在色彩運用上,趙無極選擇了璀璨的金黃色,在中國古代,黃色是帝王專色,是超凡脫俗之色,更具吉祥華貴、富麗尊貴等象徵意義。且自古素有「天玄而地黃」(《易經》)之語,玄黑代表天空,以黃示意土地,萬物都在黃土之上繁衍生息、淵遠流長。在《01.04.63》之中,以黃與黑的色彩結合、中式水墨畫般的流麗筆觸,折射出天人合一、虛靜平和的哲思精神,擁有精深的文學性與汩汩的詩意。

在《01.04.63》之中,趙無極以淡雅的明黃色調作為畫面基底,予人光明從容之感,在浩然廣闊的空間中,又有數抹大地褐色層疊其上,仿若無垠深遠的宇宙空間,迴盪著空靈的氣氛。趙無極曾說:「我的畫很多地方看來很空,但油畫不像水墨那樣容易渲染,所以我在空的部分,比在實的部分下得功夫更多。中國畫裡虛實造成的節奏,在這點上給我很大的啟示。」趙無極不僅融匯了傳統書畫中水墨分色的虛實疏密、也援引了西方繪畫的光影明暗之法,使得油彩也能精妙地呈現中國畫中水墨氤氳、氣韻清遠之感,又有流光舞動、色彩折射跳躍的璀璨動人,在光影之間進行了一場東方與西方的詩性對話。

在畫面的中心地帶,藝術家墨黑濃烈的線條恣意遊走,雄渾氣韻由筆尖而生,將能量儲蓄匯聚,如山脊般昂然而上的構設樣態,統合了四周流散的色彩,歸納出存在於宇宙混沌中的秩序感,肌理豐富,巋然獨存,盡顯趙無極胸中丘壑。他不拘泥於具體形象的塑造,而是更側重於空間與光線的拉鋸與對比、專注於繪畫語言的原始建構,並且巧妙地運用明暗光影的戲劇性對比,凝聚出令人摒息的深邃氛圍。正如法蘭西院士喬治·杜比(Georges Duby)曾所言:「中國藝術元素又再隱現在趙無極的繪畫之中,畫面上造型互置,中央留四邊無垠,形成強烈的虛與實的對比:粗獷、厚重、明晦、銳利、強勁的感覺來自中國山水畫的山川大地;洋溢的情感、彩霞、生命的歎息來自中國繪畫中的流水行雲,然而在這種強烈的對立之中卻產生平衡的關係,衍生了和諧的氣氛。」 奔走的筆觸在悠然遊走中兼藏緊勁,極盡展現書法狂草中龍蛇騰躍、流暢婉轉的風姿,在色光流瀉之中跌宕起伏,生動靈活地交迸出無限和詩意的空間、凌駕於形式之上的精神力量。

法國藝術史學者達尼埃爾‧馬歇索(Daniel Marchesseau)曾如此評論趙無極:「趙無極在創作中表現出以大自然為核心的思索,使古老傳統面對古代西方大師和當代藝術家們的創作。他同時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視覺真實性影響,卻幸運的能夠將中國式的畫面布局和西方式的豐富色彩和諧的結合。」趙無極以抽象之筆,隱含了汩汩的東方哲思、氣勢雄渾的書法意念,卻能隨心所欲地以湛亮飽滿西方油彩發揮得淋漓盡致,絲毫不露斧鑿痕跡。

趙無極以異於常人的專注,探索抽象藝術的終極價值。他的抽象繪畫跨越古今、東西的藩籬,同時也有意識地褪去了自然樣貌中可供辨識的外在表徵,意在追求對有限時空的超越,以及對外在客觀現實束縛的擺脫,真正地走向內在的自然,極富老莊禪機。現代建築大師貝聿銘曾言:「絕非誇辭,我敢說趙無極乃當今歐洲藝壇上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作為東西文化藝術的橋梁者,趙無極的畫筆渾厚且恣意流淌,在宇宙洪荒中熠熠發光,是備受全球藝術界肯定的繪畫巨擘。

View More 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