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誠拍賣

    • of 0 lots
    • 文件下載

    138

    貝納德.畢費

    雙桅縱帆船

    1968

    油彩 畫布
    81 x 130 cm

    簽名:Bernard Buffet 68

    預估價 TWD 10,000,000-18,000,000
    USD 328,100-590,600
    HKD 0-0

    成交價 TWD 10,800,000
    USD 354,913
    HKD 2,857,143

附法國Maurice Garnier 畫廊鑑定保證書

來源:

圖錄:

展覽:

作品備註:

一九二八年出生的貝納德・畢費(Bernard Buffet) 是法國新表現主義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畢費的社會寫實主義(Socialist Realism) 、新表現主義(Neo Expressionism)/ 具象派(Figuration Libre) 有機混合風格,在同時代中獨樹一幟,同時也是成立於一九四八年法國反抽象藝術團體:’’L'homme Témoin’’的重要成員之一。一九五八年舉辦個人回顧展,吸引了近十萬人參觀,想見其藝術生涯早年已備受高度評價。一九七三年獲授法國榮譽軍團勳章,一九七四年成為法蘭西美術學院院士。作品更獲世界頂尖博物館典藏,其中包括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巴黎市立美術館,以及日本畢費個人美術館。

 

「藝術是什麼--- 我願意立即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藝術是幻象或直覺。』,藝術家造了一個意象或幻影,而欣賞藝術的人則把他的目光凝聚在藝術家所指示的那一點,從他打開的裂口朝裏看,並在自己身上再現這個意象。」--- 節錄 貝內德托・克羅齊(Benedetto Croce)《美學原理・美學綱要》,外國文學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第18頁。

 

一九六八年的《雙桅縱帆船》(La Goëlette) 即是畢費創作生涯最具震撼力的時期作品之一。比起往後純色彩時期作品少了畫面戲劇性,相反地,則是視覺上陷入無盡靜觀的發揮更為明顯;而在技術上該時期作品尚處於線條最粗礦、堅硬的時期,盛滿簡而敏感的創作態度。當時畢費的生活已十分優渥,喜歡四處觀察與感受生活滋養創作的他即便已育有兩女一子,仍然經常遷移住所、遊歷,而最常往返於巴黎和法國當今沿海岸的旅遊景點-布列塔尼(Bretagne),作品《雙桅縱帆船》推測就是畢費在其中所見的景緻。畫中帆船上揚的船頭與沿岸邊的房屋在造型構圖上互相拉鋸形成平衡,再將平視點的帆船向前拉近放大,讓聳立於畫面右側的測風塔呼應帆船雙桅杆構造的縱橫張力表現,均衡完美的構圖讓厚實堅硬的線條肌理盡情鋪張在主角帆船與其下方海面。

 

畢費一生畫過許多帆船,並且多是捕魚用途的帆船,轉眼室內時,又畫著那些魚和魚骨。這不禁令人好奇畢費創作的兩者間關係,又或是他發現了什麼、又注視著什麼?枯瘦孤獨的船隻,敏感地向四方載浮,隨著大塊劃過多變的天空觸感、又靜又舞的海面,畢費又是懷揣怎樣的心境注視著「它」呢?

 

一九四〇至六〇年代的畢費創作運用黑白對比、粗獷線條、低彩度的色調,並擷取無機物一隅為多數,從桌上靜物、城市街景到河岸海景,進入到畢費筆下的繪畫世界無一伸張出無形的現象性(phenomenologically) 聚焦,以致畫面出現不可抵抗的冷靜凝結。讓本該是單純、直白的對象描寫,映入觀者眼簾後卻激起一種內在感知,既超脫於對象事物本身的屬性,也超越了藝術家創作時賦予的寄託,進入一層全新的「能指意象」維度;不需要言語、不仰仗文化,卻將一切道盡的力量。在一九六〇年代的現代藝術過度時期,法國戰後藝術第一代的畢費用他的作品回應了一九七〇至一九八〇年崛起的後現代藝術,面向繪畫領域的全新可能,也代表了二十世紀萌芽的存在主義美學(Existential aesthetics)。

View More 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