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誠拍賣

中誠2023年秋季拍賣「現代與當代藝術」 即將於 微風南山 藝文中心 盛大開槌

    • of 38 lots
    • 文件下載

    151

    李真

    文殊與普賢

    2001

    銅雕 限量8件 (兩件一組)
    a. 45.5 x 64 x 65 cm b. 40 x 56.5 x 65 cm

    雕刻簽名:2001 Li Chen 跟版數 (2) 雕刻鈐印:李真 (2)

    預估價 TWD 6,000,000-8,000,000
    USD 188,400-251,200
    HKD 0-0

    成交價 TWD 0
    USD 0
    HKD 0

附畫廊開立之原作保證書

來源:

圖錄:1.《李真雕塑1992-2002》,亞洲藝術中心,台灣 台北,2004年,第80-81頁 (另一版次) 2.《李真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 - 虛空中的能量》,亞洲藝術中心,台灣 台北,2007年,第110-115頁(彩色圖錄);第218-219頁(黑白圖錄) (另一版次) 3.《李真中國美術館個展 - 尋找精神的空間》,亞洲藝術中心,台灣 台北,2008年,第40-49頁(彩色圖錄);第196-197頁(黑白圖錄) (另一版次)

展覽:

作品備註:

一九六三年出生於台灣雲林的李真,創作以東方儒、佛、道之三教思想為基礎,相互攝取精髓活用在一件件細膩儒雅的雕塑作品中,兼具東方玄學精神,修心、空無、自然為一體的極簡風格。從較早期的轉化傳統佛像的虛實聚化,修心運手,專注於法相、體態的莊嚴造型,如一九九二年《水月觀音》、一九九六年《一葉觀音》…等,約莫一九九八年開始簡化佛像造型,考量周圍空間動向、處理材質以拂化繁,讓三教思想與藝術創作從內到外、從心念到表現完美結合。福相喜氣卻不失形的氣撼莊嚴、象的神性空靈。不僅備受國內藝術市場推崇、參展於各大機構單位,也遠播國際舞台,二〇〇七年更曾受邀參展威尼斯雙年展,成為百年來首位以個人名義受邀威尼斯雙年展舉行個展的華人藝術家。

李真的招牌佛像,亦或是修行人,其中富含寄託性安寧靜思的能量,正是當今社會渴求的人文治癒,為此可說其魅力跨越了國籍、信仰、文化等價值觀,一如《文殊與普賢》作品雖取於大乘佛教《華嚴經》所描述的「釋迦三聖」其中-左脅侍「文殊菩薩」、右脅侍「普賢菩薩」為原型,但是在實際挪用於李真雕塑語彙時,其帶給觀眾的第一感受更為親切,更不帶任何條件認知的符號,取而代之的是圓潤大氣、緩動而靜的視覺姿態,雙對面部呈現安然的神韻,乃至座下幻獸不再勇武悍拔呈現憨厚溫順之趣味。

李真以當代藝術的創作手法,將佛學和道家等提供靈感的形象完美融合。作品中動感的弧形與流動的線條型態,使靜態雕塑有如「氣」的微妙變化產生游移不定的視覺轉換,加之以黑色質感的色彩擴張,使得作品有如充斥著飽滿的氣體或能量,既有收斂的情感特質,又成功製造出雲遊質地,讓外觀視覺心理有「既重若輕」的玩味。李真巧妙地利用顏色(color) 和形式(form) 的對比,在靜與動、重與輕的對立和平衡中,創造一種「虛空美學」;同時,觀者亦能透過視覺傳遞而喚起一種內在的聽覺通感,彷彿能親身感覺到一種飽滿而餘音裊裊的寺廟鐘聲自其作品而出,成功地為東方美學創造性地轉換成了當代藝術語彙,型塑既是傳統又是現代的一種新東方美學的表現方式。

從作品溯源到製作過程不免看出藝術家作為超乎常人的修為定性,耐心地層層推磨出最低限而精準的「少即是多」、「多而不如空」禪修美學涵養,而又其「空」化作為一「自在無為」,從內至外,才能讓作品本身即可勾起著微妙的冥想。最終,就算不熟悉文殊菩薩所代表「智慧」,或許也不明白普賢菩薩所行願「無邊功德」,仍然可以在李真的雕塑中感受到那些來自中性的慈悲與其中帶來平靜治癒的能量;用藝術創作畫破疆界,這也是為何李真的作品在國內外藝術學術與市場上、收藏界能夠立於恆久不衰的地位。

「藝術本來就沒有疆界,它是內在的東西,一種精神性的服務,一種心靈精神的交流。」--- 李真

View More 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