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誠拍賣

中誠2023年秋季拍賣「現代與當代藝術」 即將於 微風南山 藝文中心 盛大開槌

    • of 38 lots
    • 文件下載

    155

    朱銘

    太極系列 - 單鞭下勢 (1995)

    1995

    銅雕 1/10
    23 x 34 x 40 cm

    雕刻簽名:朱銘 自95 1/10

    預估價 TWD 1,800,000-2,400,000
    USD 56,500-75,400
    HKD 0-0

    成交價 TWD 0
    USD 0
    HKD 0

附吉優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開立之原作保證書

來源:

圖錄:

展覽:

作品備註:

東京國立京都美術館館長河北倫明曾經在一九七〇年代這麼形容:「朱銘(作品) 是有重量感,這點和日本近代雕刻家相同;朱銘(作品) 是有動感的,這也和日本近代雕刻家相同,但是日本雕刻家中卻沒有人像朱銘一樣兼具兩種特性。」

以太極拳調養與修行期間,朱銘體會到自然萬物、大氣運作的能量與蘊涵,內化為個人內觀體系後,漸熟捻於雕刻創作上。於是,氣勢磅礡的快意大作「太極」系列,便在朱銘的領悟與體會下以藝術創作成形,「太極系列」雕塑的形與象意涵,將東方文化傳統化為超越語言、國界的藝術創作。

在朱銘眼中,「太極系列」是他個人風格的關鍵代表,而他所要表達的那份生命力,是由內而外,而非由外而內。太極拳看似柔軟無力,實則陰陽相生、柔中寓剛、剛柔並濟、動靜相隨,它以架勢誘導身體產生調和動作的均衡,氣體運行,而達平與靜的效果。太極拳講究勻、慢、柔、圓,充分體現美學思想,宛如不同的人練太極同一招式時,會展現不同的力度。因此,當朱銘在雕塑每一件太極時,也賦予他們獨特的生命力還有對道家對形的意象精準掌握。

朱銘在「太極系列」創作同時參照、融合架上雕塑與空間環境雕塑,引進現代雕塑的新觀念。朱銘的雕塑作品為現代化的公共空間賦予廣闊的視覺創造以及經典人文圖景。其中尤以「太極系列」之獨特的視覺符號和雕塑形態,成為都市生活的互補和自然造化的延伸。作品形成以靜制動的視覺張力,震撼人心的體量感,具有特定的時代感召力,富有當代審美精神的想像和陶冶。

此尊一九九五年《太極系列 - 單鞭下勢》相較更早期的木雕原型,在簡化的幾何形體中明顯降低了更多細節描寫,動作的具象與否不再重要,隨著造型的逐漸抽象化,藝術家將焦點轉向肢體與塊面分割的渾然動勢,太極講求以靜制動、後發制人,雕塑外型向上的犀利角度轉折趨向剛實不惑,與向下之微彎手呈柔漸進剛硬,揣其狀態則可尋四方循環之意,可見朱銘對於太極的形意掌握,將老子所闡述的「柔之剛、靜之動、曲之直」關係化為視覺形式。單鞭下勢的單式強調以沉身的態勢下撲閃避,再順勢起身反擊對手;藉由坐身揉避以化散敵方正面衝擊的力量,趁敵力落空之際,出其意表以制敵。招式攻守間以退為進的轉化,正是道家在太極理論中所倡議以柔克剛的哲學意蘊。朱銘此件單鞭下勢姿態精準刻劃出看似退守的蓄勢待發,在靜定穩重的態勢中,凝聚下一刻乘勢前擊的無形張力。這種人體內在力量也可從西方雕塑家喬爾.夏皮羅(Joel Shapiro) 探討平衡的雕塑中體驗。

太極拳練至深時,實際上是無招無式,首重在「意」,這也很好地說明太極系列從七〇年代發展至九〇年代的一大進展。朱銘說道:「太極拳是由中國人所創造的一種健身術,它是我所知道的一個『人與自然結合』的最好例子。它是用人自己的身體來接觸和模仿宇宙中的自然現象。」朱銘對動感的表現,是帶有東方文化的婉約含蓄特質,在《單鞭下勢》中以靜態刻畫動勢之意,靜中含動,動中能靜。人物形體造型偏向渾厚、靜態、沉潛,是蓄勢待發隨時一躍而起,又是抱元守一以為靜觀其變。動與靜,猶如一陰一陽,相生相連又相輔相成,運其循環不斷,又回到中國文化所追求的生生不息的永恆生命力。朱銘反覆錘鍊太極招式後所體會的動靜相生的意義,使他在藝術形式上建立出一流暢自然,儼然氣韻盎然的東方大家風範。

View More 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