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繼春浸潤西方藝術思維,深受野獸主義、抽象繪畫影響及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強烈衝擊。此次藏品《凱旋門》成於1971年,圖錄、參展資料完整豐富,同時亦為《廖繼春 經典回顧展》畫集的封面作品,極富收藏價值,飽滿豐厚的色彩,是台灣民俗色系的繪畫性延伸。同樣喜愛以台灣風景、民俗為題材的席德進,在《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巧妙地運用傳統書畫中的留白技法,在其大器恬淡的筆墨韻律中,天地間的一抹留白,空靈深遂、無窮無盡,形成海天一色效果,精彩地演繹著自然萬物的內在節奏與本根樣相,使畫面餘韻無窮。《木芙蓉》富麗大器、酣然淋漓,席德進巧筆生花,讓色料恣意地渲染堆疊,創造出虛實對應、層次分明的藝術張力。
觀其朱銘關公像,《關公》全制以木頭成之,大塊面的鑿法讓幾個簡單的線條便帶出內在的情緒,動態的著墨恰如其分,直顯出關公的氣勢凜然,面像局部雕琢,神韻自適傳達,剛毅中又流露出平和的氣韻,不疾不俆,沉穩持重。爾後創作的《太極系列》則形塑的太極形象簡潔有力、剛柔並濟,運刀劈擢與質材構成一種抽象性的對話,一切刀法在於表現抽象,展現其動態的韻致。《人間系列-男與女》的人物形象,活潑而生動,衣著入時的男與女偕倚而坐,洋溢著都市生活繁華的氣息;《人間系列》則使用樸實溫潤顏色妝點衣飾、髮色,自適地演繹著這生命歲月演變。以木雕起始的「人間系列」,有著朱銘對於身分職業的不同體認,並擁有多元而開放的性格特色,含括了俗世人物的眾生百態,綜觀來說,太極系列蘊涵了人類的宇宙觀,人間系列則表達世間喜怒哀樂的面貌,可說是朱銘感性親切的溫暖面向。回頭賞析《牛頭》清爽俐落的塊面結構,或粗獷、或細膩,刻鑿出純淨質樸的鄉間景象,創作在塊面的量感中,充分表現鄉土情懷、借媒材傳達造形語彙。
朱銘其師楊英風則善將周遭環境與觀者納入作品中;隨著台灣經濟起飛,於七零年代提出「景觀雕塑」的開創性觀念。其作《月明》全制以不銹鋼而成,形之鏡圓映射出一輪明月所流洩的思念之情。金潤作之作品獨具人文浪漫氣息,帶有桀敖不馴的才氣,透過畫布呈現心靈的真實與自由,《瓶花》塗佈色塊筆觸厚實堆疊,呈現熱情而奔放的創作風格、構圖大膽自由,頗具動勢的運筆,優雅和諧而快意。葉火城《岩石群》畫作中,流動繾綣之線條勾勒岩石肌理脈絡,大膽而寫意的肌紋走向,流露出大自然最巧奪天工的景緻藝術,自然而真實,橙金土黃等暖色調為北海岸遼闊壯麗的風光作了最佳的理解。楊三郎描摹景色繪以和諧的構圖,其曾言:「我是大自然的尊敬者;一生的任務只在追求藝術的完美。」《林中小屋》幽靜的林間屋舍掩映下,油彩層疊塗布深邃的層次感,在冷暖色調的交錯點綴,明與暗如交響樂曲的強弱奏鳴,使畫面融合詩意的蔚然景致,深具自然綠意之趣。